主要原料】嗜熱側孢霉、側孢芽孢桿菌、乳酸菌、酵母菌、載體
【技術指標】有效活菌數>80億cfu/g、纖維素酶活力>600u/g、蛋白酶活力>300u/g、淀粉酶活力>300u/g、水分<12%
【保質期】12個月,在陰涼干燥處保存
【凈含量】100克/包
【適用范圍】
將動物糞便進行廄肥與堆肥,將各種垃圾、果渣、樹葉、野草、秸稈等進行漚肥或窖肥;用于農家有機肥,或蚯蚓養殖中
【使用劑量】1包本品可發酵處理1000公斤濕物料;
【堆肥發酵配料和操作】
⑴ 疏松填料配合:需要配合統糠-草料-蔓藤-食用菌糠-花生殼碎-莢殼類-秸稈類等有機物料,以利于疏松透氣:秸稈需要鍘成20厘米以內,或粉碎,或破碎;
⑵ 有機填料的加入量:秸稈料︰濕糞料=300~800︰700~200;
⑶ 發酵料含水量:控制含水量在45~70%左右,糞便本身是濕粘稠的則不必另外加水,糞便本身是干的,則需要另外加水,盡量控制物料呈疏松狀態,以利于好氧發酵;
⑷ 拌料操作:本品1包可處理上面的混合濕料1000公斤,將本品1包與2公斤米糠(或玉米粉、麥麩、薯粉、麥粉、谷粉等)混合,制成菌種混合物備用,目的是便于攪拌均勻;
配料操作:輔一層秸稈或草料,灑一層菌種混合物,灑一層濕糞料,再按視情況灑水(糞便含水量太高的不必加水),再適當耙幾下簡單混合;
直到1000公斤秸稈和糞料全部輔完,要求堆高最少80公分,注意堆料過程中,不能壓實踩緊物料,必須讓物料呈疏松狀態(盡量營造疏松好氧發酵環境);
最上面用10厘米厚一層的干秸稈覆蓋(特別是冬天,可起到保溫作用),若是室外發酵,則再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膜,起到避雨-保濕-保溫作用,晴天則可掀開塑料薄膜,以利于通氣好氧發酵,若是室內發酵,則可不用覆蓋塑料膜;
⑷ 翻堆操作促進發酵:一般物料會在發酵1~2天內(冬天慢一些),內部溫度可以達到50~70℃以上,再保持到第3天或當溫度開始下降時,即可開始翻堆操作,將底部和外部的物料導入堆內,幾天后,如果溫度再次上升,并開始下降時,則可再次翻倒,一般翻倒2次或視情況再多1次,溫度保持相對恒定后發酵就完成了。
⑸ 發酵成功的標志是:物料基本沒有糞便臭味,或有淡淡的發酵后香味,堆內可見白色菌絲,生物填料變得脆弱柔軟。
⑹ 發酵時間:取決于所用原料的污染程度,或者說,如果糞料比較惡臭,則相應地發酵時間比較長,可能需要25天以上,如果相對比較新鮮的糞料,則發酵15天就可成功,且翻堆次數也少;
【純有機物料的腐熟發酵操作,1包發酵1000公斤】
各種農作物秸稈、果渣、食用菌下腳料、谷殼、蔗渣、油菜桿、花生藤、紅薯藤、稻草、麥稈、樹葉、有機垃圾、鋸末等;
配料:每2立方物料加入6公斤磷酸二銨(或6公斤尿素、或者200公斤一周內的動物糞尿),以調節碳氮比,攪拌均勻后備用;將本品1包與2公斤米糠(或玉米粉、麥麩、薯粉、麥粉、谷粉等)混合,制成菌種混合物備用;
操作:輔一層秸稈混合物,放一層菌種混合物,再淋水濕透,簡單耙拌一下,含水量調制45~70%左右;如此反復操作,直到輔完全部1000公斤料為止;簡單薄膜覆蓋上層,一般48小時溫度最高上升到70℃并持續較長時間,第7~10天翻堆1次,一般6~15天左右完成,未切碎的物料需要20~25天完成發酵,防雨方法同上;
【堆肥的使用方法】
發酵好的有機肥一般可以直接作為生物肥,也可以進行造粒等,以提高其經濟附加值。
或直接用于作有機肥使用,如果制作復合生物菌肥,需要根據不同作物特點,添加適量的氮磷鉀等化肥進行復配制粒等,施用方法請參考一般農家肥和復合肥的使用;如果發酵后用于養殖蚯蚓,在完成發酵后每噸添加20公斤以上的營養糟渣如酒糟豆渣等拌勻,調水含量到65%,攤開透氣3天后即可使用。
【水肥的制作方法】
將各種有機物料和秸稈等材料500公斤,加水1000公斤,加入動物糞尿50公斤,本品1包,玉米粉糠麩類15公斤,密封發酵,瀝水后可獲得水肥若干;
施用時每100公斤液肥兌水300公斤,再添加1公斤尿素,可用此進行作物葉片施肥。
【注意事項】不要與殺菌劑、農藥、其他同類產品混合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