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鴨飼養管理技術
(一) 蛋鴨的生物學特性:
1) 喜水性:蛋鴨是水禽,喜在水中覓食、嬉戲、求偶交配,只有產蛋和休息,才到陸地上來,因此可充分利用水面來養鴨。
2) 耐寒怕熱:鴨比較耐寒而不耐熱,冬季在0℃左右仍能在水中覓食、生活,平均氣溫在10℃左右,蛋鴨產蛋率仍可達80%以上,但在炎熱夏季,蛋鴨食欲下降,采食量減少,覓食時間減少,產蛋率降低,并逐漸停產換毛,鴨農利用蛋鴨此特性“關蛋”,即人工強制性停產。
3) 合群性:鴨有群居特性,便于大群飼養管理。
4) 雜食性:鴨吃百樣食,說明鴨食性雜而廣,并具有較強的消化功能,能容納較多的食物,嗅覺味覺不發達,對飼料適口性要求不高,肌胃發達,可借助沙礫幫助磨碎食物。
5) 敏感性:鴨有良好的反應能力,容易調教和管理,但性急和膽小,容易驚群,造成擠壓和踐踏,甚至造成傷殘和死亡,所以蛋鴨生活環境要安靜,才能穩產高產。
6) 生活有規律性:鴨一旦調教成功,便形成條件防反射,生活規律,很難改變,因此產蛋鴨不能變換場地和搬遷,否則輕則減蛋,重則換毛停產。
7) 無就巢性:由于長期的人工培育,蛋鴨已喪失抱孵能力,因此孵化和育雛必須人工幫助。
(二) 蛋鴨的經濟特性:
1) 蛋鴨性成熟期早:蛋鴨120日齡便開始產蛋,早春的紹鴨,90日齡也可產蛋,130—150日齡,產蛋率可達50%,比高產雞早2—4周。
2) 產蛋多:蛋鴨年平均產蛋260—300枚,約19—21kg左右。
3) 繁殖率高:母鴨產蛋多,公鴨配種能力強,一般公母比為1∶20—30,種蛋受精率一般在90—95%,一只母鴨,一年可繁殖200只左右的苗鴨,可提供100只左右的新母鴨。
4) 抗病力強:與其他家禽相比,鴨抗病力強,鴨病比雞病少1/3,在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下,一般成活率可達90—95%,高的可達98%。
5) 耗料省,飼料轉化率高:鴨可利用天然飼料資源,降低飼料成本,一只蛋鴨一年只消耗45—50kg飼料,料蛋比3∶1左右,卡紹雜交鴨2.96∶1,紹卡雜交鴨2.44∶1。
6) 抗寒力強,飼養設施簡陋,養鴨投資少,4個月便產蛋見效益,資金周轉快。
(三) 鴨的品種:
1) 紹鴨:屬小型麻鴨,原產于浙江紹興,是我國優良的蛋用品種,1976年以來,紹鴨經過系統的選育,按其羽毛,將蛋鴨分為二個高產品系—WH系(帶圈白翼梢)和RE系(紅毛綠翼梢)。
① WH系(帶圈白翼梢):母鴨全身為褐色麻雀毛,并有粗細不等的黑色斑點,頸部有一圈3—5cm寬的白色羽毛,主翼羽全白色,腹中下部羽毛白色,胸部雀黃色,故名帶圈白翼梢,或稱“三白鴨”。喙、脛、蹼桔黃色,喙豆黑色,爪白色,虹彩灰藍色,皮膚黃色,成年體重1.55kg,初生雛體重平均為40g左右,母鴨一般在120日齡開產,個別的在90—100日齡開產,130—150日齡產蛋率50%,300日齡平均蛋重67g,一般500天平均產蛋260—300枚,總產蛋重為17.5—20.5kg,帶圈白翼梢鴨急躁好動,覓食力強,與紅毛綠翼梢相比,更適合放牧。
② RE系(紅毛綠翼梢):母鴨全身披深褐色麻雀羽毛,并布有粗細不等的黑色斑點,沒有WH系白色頸圈、白色主翼羽和白色腹羽等三白特征,頸上部深褐色,無黑斑,鏡羽墨綠色,有光澤,俗稱“紅毛綠翼梢”鴨,或“紅毛小種”鴨,腹被淺褐色,喙灰黃色或豆黑色,脛、蹼桔紅色,爪黑色,虹彩褚石色,皮膚黃色。 成年母鴨平均體重1.5kg左右,初生雛平均體重39g,母鴨開產早,個別鴨90日齡開產,130—150日齡平均產蛋率為50%,300日齡平均蛋重為66g,蛋殼多呈青綠色,500日齡入舍母鴨產蛋數為311.5枚,一般產蛋數為280—310枚,總蛋重為18.5—20.5kg,體型比WH系略小,性情溫和,更適宜于圈養。
紹鴨飼料利用率高,料蛋比為2.7∶1,蛋黃大,品質好,適宜于蛋品加工,做咸蛋或變蛋。
2) 江南Ⅰ號和江南Ⅱ:是由浙江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培育的雜交配套系高產蛋鴨,江南Ⅰ號羽色淺褐色,斑點不明顯。江南Ⅱ號羽色深褐色,黑色斑點大而明顯。其生產性能如下:
項 目
|
江南Ⅰ號
|
江南Ⅱ號
|
成年母鴨體重(kg)
|
1.67
|
1.66
|
產蛋率 5%日齡(天)
|
118
|
117
|
產蛋率50%日齡(天)
|
158
|
146
|
產蛋率90%日齡(天)
|
220
|
180
|
產蛋率90%以上保持期(月)
|
4
|
9
|
500天平均產蛋個數(枚)
|
306.9
|
327.9
|
300日齡平均蛋個重(g)
|
71.85
|
70.17
|
總蛋重(kg)
|
21.08
|
21.97
|
產蛋期料蛋比
|
2.84∶1
|
2.76∶1
|
產蛋期存活率%
|
97.1
|
99.3
|
這二種蛋鴨,都有產蛋率高,生產持續期長,飼料轉化率高,成熟早,生活力強等特點,適合圈養生產。
(四) 影響蛋鴨產蛋的主要因素:
1) 品種:
要選擇適宜在當地條件飼養的高產品種,是養好蛋鴨的前提,產蛋率高低、產蛋周期和產蛋高峰時間長短、鴨蛋的大小及飼料轉化率、放牧與圈養,都與選擇品種有關。
選擇商品蛋鴨,最好選擇和利用雜交優勢,飼養雜交鴨,如卡基—康貝爾和紹鴨雜交一代,均表現出優良的生產性能,具體列表如下:
項 目
|
紹 鴨
|
卡基--康貝爾
|
卡紹一代
|
紹卡一代
|
30日齡成活率(%)
|
94.4
|
97.7
|
98.7
|
98.3
|
500日齡成活率(%)
|
91.9
|
95.8
|
90.3
|
92.5
|
性成熟日齡(天)
|
144
|
113
|
111
|
99
|
500日產蛋量(枚)
|
268.3
|
30.2
|
290.2
|
316.4
|
蛋重(g)
|
67.6
|
69.9
|
72.8
|
72.8
|
總蛋重(KG)
|
17.73
|
20.44
|
21.1
|
22.1
|
料蛋比
|
3.8∶1
|
3.27∶1
|
3.34∶1
|
3.09∶1
|
2) 飼養方式:
① 圈養:由于圈養采用全價料,飼養環境穩定,飼養管理精細,蛋鴨生產水平最高。尤其現在推廣網上養鴨,蛋鴨生產性能更能發揮。
② 半圈養:圈養和放牧相結合的一種飼養方式,生產性能低于圈養,但比放牧要好。
③ 放牧:這是傳統飼養方式,我國鴨農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取得很好的生產成績,但是放牧飼養飼料變化大,鴨群在運動中消耗大量的能量,降低了飼料轉化率,產蛋水平遠不如圈養。
④ 籠養:目前尚無成功經驗,還在實驗階段,各樣措施尚需完善,不能盲目推廣。
3) 飼料和營養:
①蛋鴨的營養標準為:育雛期:代謝能2800KCl/kg,粗蛋白20.0%,Ca0.8%,P0.6%。育成期:代謝能2650KCl/kg,粗蛋白16.0%,Ca0.6%,P0.6%。產蛋期:代謝能2700KCl/kg,粗蛋白17.5%,Ca3.1%,P0.6%。
生產一個67g重的鴨蛋,需要878KJ的能量和9.82g的蛋白質,鈣2.68g,還有維生素,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,飼料和營養,在蛋鴨生產中,是很關鍵的一環。鴨農應該掌握這方面的知識。
②蛋鴨的能量需要:蛋鴨的能量需要決定于鴨的體重、產蛋率、蛋重和環境溫度。一般產蛋母鴨保持恒定的能量攝入量,當日糧能量高時,采食減少,當日糧能量低時,采食量增加,有一定的調控能力。但這種調控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。能量高了,蛋鴨肥胖、減蛋。能量低了,將飼料中的粗蛋白轉變成能量,不經濟,蛋鴨消瘦,產蛋率下降。
蛋鴨的能量需要=維持代謝能+產蛋代謝能。如一只1.5kg的蛋鴨,每天維持代謝能為859.8KJ,每產一個67g蛋,需要878.6KJ的能量,其產蛋率為90%時,每只蛋鴨每天需要的代謝能=(859.8KJ+878.6KJ)X0.9=1564.6KJ,假如飼料的代謝能為11088KJ/kg,則每天每只蛋鴨的喂料量為1564.6÷11088KJ/kg=141.1g。同樣可算出產蛋率為85%、80%時的飼喂量。
蛋鴨的能量,靠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而獲得,不能從脂肪直接轉化,因此在配合飼料時,不額外補充脂肪,一般的配合飼料便可滿足。
③蛋鴨的蛋白質需要:蛋鴨的蛋白質的需要量,同樣取決于蛋鴨體重、產蛋率、蛋重和蛋白質的消化率、利用率(蛋白質的質量、氨基酸是否平衡),其計算方法:
蛋鴨蛋白質需要量=(維持量+產蛋需量)X產蛋率/蛋白質消化率X蛋白質利用率。
例:飼料粗蛋白為18%。蛋鴨體重為1.5kg。每天維持量蛋白質為3.95g。產一個67g的蛋需蛋白質9.82g。如產蛋率為90%,蛋白質消化率為0.75%,蛋白質利用率為0.75%時:每天蛋鴨需要蛋白質=(3.95+9.82)X0.9/0.75X0.75=12.393/0.4875=25.55克。每天蛋鴨需要飼料量=25.55÷18%=141.9克。按同樣方法,可算出產蛋率為85%、80%時的飼喂量。
④蛋鴨的鈣、磷、維生素的需要量:一只1.5kg的蛋鴨,每天自身鈣維持量為0.18g,產一個67g的鴨蛋,蛋殼需鈣2.68g,蛋內含鈣0.03g,總需鈣量為2.89g,蛋鴨鈣吸收率為60%,則蛋鴨每天需鈣量為2.89克÷0.6=4.82克。
小型蛋鴨不同周齡產蛋率、蛋重與鈣攝入量的關系:
周 齡
|
產蛋率%
|
平均蛋重(克)
|
鈣攝入量(克/只/天)
|
20
|
50
|
55
|
2.5
|
25
|
90
|
60
|
4.0
|
30
|
95
|
63
|
4.5
|
40
|
90
|
67
|
4.5
|
50
|
85
|
70
|
4.5
|
60
|
80
|
73
|
4.5
|
70
|
70
|
75
|
4.2
|
產蛋鴨鈣磷比例應為5—6.5∶1,一般日糧中可利用磷的含量為0.45%,到50日齡后,磷含量可降至0.40%,能改善蛋殼質量。維生素D3缺乏也會造成蛋殼質量下降,一般每公斤飼料中,維生素D3不得少于1000雛雞單位(ICU)。
4)光照
① 蛋鴨的光照時間和關照強度表
周 齡
|
光照時間(小時)
|
光照強度(瓦/平方米)
|
1
|
24
|
2.5
|
2—7
|
23
|
1.3另1小時朦朧光照
|
8—16或18
|
8—10或自然光照
|
晚上為朦朧光照
|
17—22或 19—22
|
每天增加15—30分鐘直至16小時光照
|
1.3,晚上為朦朧光照
|
23周以后
|
穩定在16小時,41周齡后改為17小時
|
1.3,晚上為朦朧光照
|
② 光照目的:
A、 育雛期:育雛期光照目的主要是照明,使雛鴨去采食和飲水,并很快適應環境,避免驚群,提高成活率。
B、 育成期:控制鴨群生長,培育一只有良好骨架,達標的體重,豐滿羽毛的高產母鴨,光照控制在每天8—10小時或自然光照。
C、 從17—19周齡后增加光照,至22周達16小時,促進性成熟,按時開產,使性成熟和體成熟同步。
5) 蛋鴨的溫度需要:
育成鴨最適宜溫度為5--27℃,產蛋鴨最適宜溫度為13--20℃,如環境溫度超過30℃,采食量減少,產蛋率下降,影響蛋重和蛋殼質量,蛋白變稀,飼料利用率降低,甚至停產、換毛、中暑、死亡。如溫度過低,能量消耗增加,飼料利用率降低,當溫度降至0℃以下,蛋鴨正常生活受阻,產蛋率明顯下降或停產。
(五) 蛋鴨飼養管理技術:
1) 雛鴨的培育:
① 0—4周或0—30日齡為雛鴨育雛期,其主要任務是提高成活率,培育出一只健康的苗鴨,為育成期打下基礎。
雛鴨的品質是成功的基礎,雛鴨應來自無疫情的鴨場,具有對鴨病毒性肝炎、鴨瘟早期保護的母源抗體,體質健康,品種純正,鴨場或孵坊要作出保證。
② 育雛方式有傳統的自溫育雛,供溫育雛,現在大多采用網上平養加溫育雛,勞動效率高,省墊料,避免一些寄生蟲和傳染病的發生,雛鴨成活率高,體質健康好養。網材多采用金屬網或塑料網,網眼為1.5cm2,網高60—90cm,每欄養150—200只。網上育雛,全價料飼喂,二周后下地平養,雛鴨體重要比傳統飼養高1/3。
③ 鴨舍消毒:進雛前,鴨舍、設備、用具必需徹底清洗、消毒。地面用3%燒堿消毒,墻體用10%石灰乳刷白,網具、料桶、飲水器用氯消毒劑或季銨鹽消毒。
完成基礎消毒后,用福高合劑熏蒸消毒24小時。劑量為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15ml,高錳酸鉀8克,消毒時室溫要求10℃以上,相對濕度為70%。
進雛前6小時,再用季銨鹽+戊二醛消毒劑噴霧消毒一次。
④溫度與濕度:
育雛溫度:
日 齡
|
育雛室溫度℃
|
育雛器溫度℃
|
1—7
|
25
|
30—25
|
8—14
|
20
|
25—20
|
15—21
|
15
|
20—15
|
22—28
|
15
|
15
|
弱雛在冬季和夜晚,育雛溫度可適當提高1度。
三周齡后雛鴨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,如氣溫達到15℃左右,可停止供溫。
育雛濕度不能過高,開始保持在60—70%RH,以后保持在55—60%RH,但切忌過分干燥,致使鴨爪干癟,失水死亡。
⑤通風換氣:
雛鴨生長速度快,體溫高,呼吸快,新陳代謝旺盛,需要消耗大量氧氣,排出二氧化碳。同時糞便分解出大量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,刺激眼鼻和呼吸道,影響雛鴨生長發育,所以育雛室要加強通風換氣,排出濁氣,引進新鮮空氣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。
⑥雛鴨開水:
A、 雛鴨在出殼后24—26小時,便可開水,教會雛鴨飲水,由于雛鴨有嬉水習性,一邊飲水,一邊嬉戲,可以促進雛鴨新陳代謝,有利于排出胎糞,為開食做好準備。一般規模鴨場,都用飲水器開水。
B、 開水時水中添加1—3%葡萄糖,可增強雛鴨體力,水中還應該添加維生素和電解質,提高雛鴨體質。
C、 從1日齡開始,飲水中添加50—100PPM的氟喹諾酮,連用5—7天,有利于雛鴨保健。
⑦雛鴨開食:
A、 在開水后20分—30分鐘,便可開食,用全價料開食,20日齡體重比用傳統米飯、碎米開食高1/3,而且成活率高,生活力強。
B、 開食不能過早,也不能過遲,如過早開食,一些弱鴨尚無吃食要求,往往被食欲旺盛的雛鴨擠壓受傷,影響健康。如開食過遲,使雛鴨不能及時采食,造成“老口”,使雛鴨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下降,雛鴨就難養,成活率也降低。
C、 雛鴨采食2—3次后,便學會了吃食,由于雛鴨貪食,所以要控制雛鴨采食量,一般喂7—8成飽即可。
D、 10日齡內喂6次,白天4次,夜晚二次,10日齡后,減少一次。
⑧雛鴨“開葷”:
雛鴨到5日齡,食欲旺盛,消化吸收能力增強,給雛鴨增喂一些小魚、小蝦、泥鰍、螺螄、蚯蚓、黃鱔、蠅蛆等葷食,稱為“開葷”,這對雛鴨早期生長很有好處。
⑨飼喂沙礫:
養鴨不可缺少飼喂沙礫,因為沙礫可以增大肌胃磨碎食物的能力,提高飼料消化吸收,一般在7—10齡,便可在食物中添加綠豆大小的沙礫,以后隨日齡增大,沙礫可換成黃豆大小,俗稱“瓜子片”,沙礫添加量一般為飼料的2%。
⑩適時擴群,逐步脫溫:雛鴨在開水后,便可根據強弱第一次分群,剔出弱雛,保育飼養,第二次分群在開食后三天,按嗉囊食團大小,吃多吃少,分開飼養,對弱雛適當提高育雛溫度,增加喂料次數,實行少喂多餐,使弱鴨體重趕上去。
夏鴨養至15—20天一般可以完全脫溫,飼養春鴨秋鴨,由于氣溫低保溫期要長些,一般飼養至25—30日齡,才可完全脫溫,在脫溫的頭三天,如遇氣溫偏低,脫溫便要延期。
⑾雛鴨的保。
A、 雛鴨嬌嫩,抗逆能力差,因此要提供一個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,食槽和飲水器要經常清洗消毒。
B、 免疫接種:鴨瘟:首免14日齡,二免35日齡,17—19周三免。
鴨病毒性肝炎:無母抗雛鴨,1日齡注射鴨肝血清或卵黃抗體0.5ml;蜃⑸澍啿《拘愿窝兹醵久缑庖。
鴨傳染性漿膜炎:7—10日齡首免,14—16周齡二免。
鴨大腸桿菌。7—10日齡首免,14—16周齡二免。
C定期用氟喹諾酮100PPM飲水,預防細菌性疾病。每次用3—5天為一療程。
2) 育成鴨的飼養管理:
育成鴨指5—16周齡或18周齡開產前的青年鴨,其生長特點為:
① 體重增長快,羽毛生長迅速,以紹鴨為例,28日齡后體重絕對增長快速增加,42—44日齡達高峰,56日齡后逐漸減慢,然后趨于平穩增長,至16周齡,體重已接近成年體重。
羽毛生長表現更為突出,育雛結束雛鴨渾身絨毛,棕紅色麻雀毛剛剛露頭,到42—44日齡,胸腹部羽已長齊,平整光滑,稱為“滑底“。
到48—52日齡,稱為“三面光“。 到52—56日齡,主翼羽已長出。 到81—91日齡,腹毛第二次換羽。 到102日齡,全身羽毛已長齊,兩翅主翼“交翅”。
在正常的飼養管理條件下,蛋鴨體重和羽毛特征準時出現,整個鴨群表現整齊一致,羽毛是蛋鴨生長發育正常的表現。
② 性器官發育快:青年鴨至10周齡第二次換羽,卵巢上的濾泡也迅速增長,到12周齡后,性器官發育特別明顯,有些鴨到90日齡便開始產蛋,為保證蛋鴨在產蛋時有合格的體重,育成期必須控制光照和體重,這對今后高產具有重要意義。
③ 青年鴨隨日齡增長,御寒能力增強,同時羽毛豐滿,這時可在常溫,甚至露天飼養。消化器官容積增大,消化能力增強,此時的青年鴨表現為雜食性,可利用多品種的飼料資源。 根據以上特點,培育青年鴨,請抓好以下幾點,為高產打下基礎。
① 稱重和限飼:
育成鴨食欲旺盛,生長速度快,不限止飼喂和控制體重,往往體重超標,甚至脂肪沉積而肥胖,成熟早,產蛋早,蛋重小,開產不一致,產蛋高峰不高,生產水平上不去。所以,限飼是為控制體重,掌握開產日齡,使其體重達標開產。而稱重是為了檢測蛋鴨體重變化,為達標提供正確數據,尤其是圈養、半圈養鴨,必須重視限飼和稱重。
限飼從8周齡開始,到16—18周齡結束,每二周抽樣稱重10%,,并將鴨群分為達標、超標,不達標三群,根據體重區別飼喂,使蛋鴨開產體重在1400—1500克左右,最好不超過1500克。
每天在鴨群中剔出弱鴨,專群飼養,是提高育成率的關鍵措施,單獨飼養一周,弱鴨體重就能趕上標準,不能馬虎。
② 光照:育成鴨宜短光照,從8周齡起,每天光照8—10小時或自然光照,其余為朦朧光照,一般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。
③ 保。
A、8周齡口服禽霍亂活菌苗,4天后二免,在免疫前3天后3天,停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。
B、對商品蛋鴨,接種大腸桿菌病疫苗,可降低死淘率,提高產蛋率,節省藥費開支,有很好的效果。建議在5—6周齡首免,16—18周齡二免。
C、驅蟲:常用吡喹酮10—30mg.BW/kg口服,驅除吸蟲、絳蟲。線蟲用100mg/kg.BW左旋咪唑口服。
D、在產蛋后期,由于長期產蛋的疲勞,營養的丟失,抵抗力降低,一些高產蛋鴨容易發生大腸桿菌。ǖ白游粒,建議用100PPM的氟喹諾酮預防和治療。
3)產蛋鴨的飼養管理:
蛋鴨產蛋期一般從17或19周齡至72周齡,這個階段大約一年左右,為區別飼養管理,又將它分為:產蛋前期(17—18周),始蛋期(19-22周),產蛋高峰期(23—45周),終產期(46—72周),休產期(73周以后)五個階段。其飼養管理要點是:
① 從19周齡開始,用產蛋料,開始日糧140克,逐漸增加至150克,每天喂3—4次,直至47周齡。
② 確保蛋鴨每天攝入鈣4—4.5克。
③ 當蛋鴨采食量上不去的時候,提高飼料濃度,添加2%黃豆粉,魚粉,蠶蛹,滿足蛋鴨蛋白質的需要。
④ 光照:每天均衡的提供16小時光照,強度為每平方米1.3瓦,直至41周齡后,改為17小時光照,使產蛋高峰再延長一段時間。
⑤ 補充沙礫,在整個飼養期補充沙礫,可按2%拌在料中,也可單獨設置飼槽,讓鴨自由采食。
⑥ 控制體重,要求在產蛋期保持體重在1450—1500克,到47周進入產蛋后期,要適當調整日糧,控制體重增長,不能太胖,肥胖能導致產蛋率下降。
⑦ 保持環境安靜,不準搬舍、調群,飼養管理和日糧配置要相對穩定,不能有突然刺激,包括天氣突變也會減蛋。
⑧ 保。
A、 驅蟲:在開產前二周驅蟲一次,用吡喹酮10—30mg/kg.BW口服驅除絳蟲、吸蟲,或用100mg/kg.BW左旋咪唑口服驅除線蟲。
B、 在22—23周齡免疫鴨巴氏桿菌。ㄇ莼魜yA苗),口服或拌料均可,在免疫前3天后3天停用抗生素。
C、 每月用100PPM氟喹諾酮飲水2—3天,預防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性疾病。
⑨ 作好記錄:在整個生產過程中,要認真作好記錄,包括生產日記、用料記錄、免疫記錄、用藥記錄、死淘記錄、產蛋記錄等等,根據各項記錄,分析生產實際,做好生產總結,這有助你發現問題,改正失誤,發揚成績,使生產取得更大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