犢牛是指出生到6月齡的牛,犢牛生長發育旺盛,可塑性強,犢牛對養牛業的發展極為重要,因此對犢牛必須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。
一、犢牛的消化特點
1、瘤胃逐漸發育。初生犢牛瘤胃容積小,僅占總容積的30%。3周齡后,瘤胃逐漸發育,到6周齡后,前三胃容積占胃總容積的70%,而皺胃容積下降為30%。到12月齡時接近成年牛胃容積比例的水平。
2、消化機能逐漸完善。犢牛初生時缺乏分泌反射,直到吸吮初乳進入皺胃后,刺激胃壁后開始分泌消化液,才初具備消化機能,但此時尚不具備消化植物性飼料的能力,生后數周才具備了消化功能,并且逐漸完善。
二、犢牛的飼養
1、喂初乳。初乳的特殊作用。母牛產犢后7天內分泌的乳稱為初乳。初乳營養豐富,容易被犢牛消化吸收,能滿足犢牛代謝強度高、消化能力弱、生長發育快、需要營養物質多的需求,是犢牛不可代替的天然食物。
2、哺乳方法。哺喂初乳盡早為宜,因為初乳的成分是逐日變化的,某些成分含量在2~3天就急劇下降,犢牛能站立時即可喂給,即生后30~60分鐘。
3、初乳的喂量。根據犢牛體重和健康狀況來定,第一次喂量可給1~2kg,以后每日按犢牛體重的8%~10%喂給,哺喂初乳為1周,每日喂4次,以多次少量為宜,擠出的初乳應立即飼喂,其溫度為35℃~38℃。
4、喂常乳。犢牛經1周初乳哺喂后,便轉入常乳哺喂,常乳的營養成分95%以上可在皺胃被消化吸收,常乳能滿足犢牛生長對蛋白質的需求,但常乳中能量、鐵質和維生素C等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,須由常乳向喂植物性飼料過渡,目前國內大部分乳用犢牛哺乳期為2~3個月,喂乳量300~400kg,具體撐握:1月齡內以常乳為主要來源,每日喂量犢牛體重的8%~12%左右,2~3月齡為過渡階段,喂乳量逐漸減少,飼喂草料量逐漸增加,即由喂乳逐漸轉為喂植物性飼料。
犢牛生后1周后就開始訓練吃干草,10天后訓練吃干粉飼料,一般將麥麩、大麥、豆餅、玉米混合粉碎,再加少量魚粉、鹽,開始每日每頭喂15~20g以后逐漸增加,到2月齡時每日每頭可吃食500g,此期開始訓練吃多汁飼料和青貯飼料,到4月齡時,犢牛消化機能迅速完善。
5、飲水。牛乳中雖然有大量水分,但從每日哺乳的數量看,不能滿足犢牛正常代謝的需要,因此,補充給水,犢牛生后1周后開始訓練喂水,水溫37~38℃,經過10~15天改為清涼水。
三、犢牛的管理
1、哺乳衛生。哺喂犢牛最好用哺乳壺,用桶喂乳則易溢入前胃,引異常發酵而發病,喂乳結束后,須將犢牛嘴擦拭干凈,以免互相吸吮乳頭或臍帶,引起發炎,哺乳用具用后及時清洗干凈,定期消毒。
2、犢欄衛生。初生犢牛出生后10~15天內單獨飼養,以便個別照顧,防止感染疾病。15天后可單獨飼養,犢牛欄內要勤打掃,定期消毒,保持清潔干燥。
3、運動。運動能增強體質,有利健康。天氣晴好,生后7~10天,每日應在戶外自由運動0.5h,以后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延長,要避免中午陽光曝曬。
4、刷拭。刷拭即能保持牛體清潔,促進血液循環,又可調教犢牛,因此每天堅持刷拭1~2次,刷拭使用軟刷,手法要輕,使牛有舒適感。
5、保健護理。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觀察牛的精神狀態、食欲、糞便、體溫和行為有無異常。如犢牛輕度下痢,應減少喂乳量,乳中加1~2倍的溫水。下痢嚴重時,應暫停喂乳1~2次,可喂溫開水并加少0.01%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.1%~0.2%的碳酸氫鈉溶液。